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

項目地點 /Location: 長沙、株洲、湘潭三市交界處
人口 /Population:: 31.2 萬人
面積 /Area: 545 平方千米
完成時間 /Completion: 2010.11
委託編制單位 /Client: 長株潭「兩型社會」建設改革實驗區領導協調委員會辦公室
獲獎情況 /Awards: 國際投標第一名,湖南省「兩型社會」建設改革試驗區領導協調委員會一等獎
生態綠心地區以三市規劃建設區邊界為基準,北至長沙繞城線及瀏陽河,西至長潭高速西線,東至瀏陽柏加鎮,南至湘潭縣梅林橋鎮。共涉 18 個鄉鎮,生態綠心地區面積約 545km²。
一、規劃理念
規劃理念:以兩型社會建設為契機,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樹立「生態優先、高端佔領、共生融合 、轉型創新」的先進理念。
二、規劃目標
規劃將生態綠心地區建設成為「低碳經濟示範區、湖湘文化展示區、生態文明樣板區、科技創新高地」,最終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品質的都市桃花源。
三、功能定位
國際化的生態綠心、休閒綠心、文化綠心、科技綠心,長株潭城市群的生態樞紐和公共生態客廳。
四、生態保護與建設
生態敏感性分析:以「生態保護優先與服務」為指導,根據複合生態系統理論,對多個生態敏感因子進行 GIS 加權疊加分析,將綠心劃分為極敏感、高度敏感、中度敏感、輕度敏感和不敏感 5 個敏感層次。
生態功能分區:結合生態敏感性分析,將綠心地區劃分為生態保護區、生態控制區和生態協調區,並對各區提出具體控制措施,實現長株潭城市群經濟-社會-生態環境三大效益和諧統一。
生態安全格局:為確保綠心生態安全,提高環境調控能力,規劃劃定保障區、緩衝區、過濾區三級生態屏障,形成「三圈三帶多廊道多斑塊」的生態安全格局。
生態景觀格局:按照生態樞紐、生態基礎設施和複合生態系統理論,形成以昭山風景名勝區為核心,以坪塘至五一水庫、跳馬至梅林橋的生態屏障和湘江為生態景觀帶,以交通幹線、水係為廊道,以森林公園、濕地公園、生態農業區為斑塊的「一心三帶多廊道多斑塊」的生態景觀格局。
生態建設規劃 :以總體生態格局為基礎,以生態服務功能為指導,加強森林公園、濕地公園、水系廊道、道路防護林帶、自然林地、碳匯林、防火帶、生態農業和生態村莊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。
五、生態空間戰略構想
空間定位:
長株潭城市群、湖南省、全國乃至世界的公共客廳。
空間特色構想:
生態安全的空間格局
高端佔領的空間保護
組團網絡的空間結構
自相嵌套的空間層次
城鄉融合的空間模式
空間發展模式:
為了塑造特色空間,規劃以景觀生態學、分形理論、有機疏散理論為指導,遵循天人合一、人地和諧的思想,構築生態保護與城鄉建設雙向滲透的組團空間發展模式。
總體空間佈局:
按照生態服務、有機疏散、高端佔領的思路,以保護生態綠核、協調三市建設、統籌城鄉發展為原則,實現周邊佈局、組團建設,形成以昭山風景區為核心,以坪塘至五一水庫、跳馬至梅林橋的生態屏障帶和湘江為發展帶,以跳馬、暮雲、昭山、雲田、柏加、五一水庫和都市農莊為功能組團的「一心三帶七團」的總體空間佈局。
土地利用佈局:
堅持主動保護,實行高端佔領,將生態綠心地區土地按照城市建設用地、村鎮建設用地、林地、耕地、風景區、水域等類型在空間上合理佈局。
六、產業佈局
規劃形成「一心四帶七團」的產業空間格局。重點打造昭山森林公園生態旅遊、湘江生態休閒旅遊觀光、瀏陽河花卉苗木產業帶、跳馬智慧園的總部經濟、文化創意、商務娛樂,暮雲低碳環保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、昭山現代服務業、旅遊和生態宜居產業、雲田體育公園的高爾夫、體育賽事、歡樂谷、兒童職場,五仙區的休閒療養度假,柏加的庭院經濟、農業創意、園藝博覽。
返回列表 》